石雕獅子的發展歷程
石獅子的雕刻是我國一種獨特的藝術品種,石獅子的各種形象在我國神州大地處處可見,他們別具一格,造型獨特,風采灼灼。
據筆者查閱資料獲悉,中華石獅子的雕刻藝術已經有將近2000年的歷史,這兩千年,包括石獅子的誕生、發展、稱呼最后到生活化、標準化,逐漸普及至大江南北。在不同的歷史階段,不同的區域,石獅子的造型也是截然不同的,都是帶有濃重的地方文化色彩。但是,石獅子的存在并不是孤立的存在歷史長河里面,他們與中華五千年的民族藝術有密切地關系。
發展至今,石獅子的造型已經有上百種了,各種造型遍布世界各地,一起欣賞一下。
這是惠安縣百獅園中的兩款產品,由當地石材廠捐獻的兩款古獅子。
石獅子雕刻藝術的發展經歷了多個階段:第一個發展階段,東漢時期,百獸之王獅子正式進入我國,也因此,石獅雛形正式出現在中國的大地。這時候的獅子,姿態通常是立式行走的樣子,昂首挺胸,筋骨突出,清晰地表現了獅子的威武霸氣。這時候的石獅子雕刻藝術可謂是譜寫了石獅雕刻發展史上最重要的一筆,為現代石雕獅子藝術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石獅子的第二個發展階段是石雕藝術的成長階段,這時候已經到了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對于發展共享最大的組織要歸功于各大宗教,尤其是佛教。在這段時期,人們對佛的信仰一直處于波浪形狀態,也因此佛教得到很大的發展,作為佛教主流的鎮宅辟邪神獸之一,獅子的雕刻藝術也因此得到了大力的發展。此時的石獅子雕刻藝術,在石獅子的發展過程中有承前啟后的作用,在獅子造型和神情氣韻上都參入了極其重要的石獅子雕刻藝術成分。
惠安石雕獅子的第三個發展結算是雕刻藝術的成熟階段,這一時期也是石獅雕刻取得輝煌成就的一段時期,即隋唐時期。
這個時期歷經了300多年,也打開了石獅藝術的盛世局面,在我國石獅子雕刻藝術史上譜寫了最精彩的一頁。其主要的貢獻和特色可以歸納為四點:第一點,從真正意義上將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相結合進行創作;第二點,在外來異獸的基礎上融入了我國民族文化特色,使其具備具有民族藝術性的石獅子雕刻品;第三點,在原有石獅的基礎上,更著重于獅子本身的精神面貌和氣韻;第四點,這一時期的石獅子更突出力量感、質地感。總之,隋唐時期為中華石獅藝術發展取得卓越的成就,是華夏石獅造型藝術的典范。
下一個階段是石獅藝術走向世俗化的階段,也就是五代十國及宋遼金時期。這個時期,戰亂頻繁,國力由盛轉衰。石獅子作為歷史的載體,自然也呈現的淋漓盡致。這一時期的石獅子向裝飾性和馴服性發展,其雕刻手法進一步的靠近現實,流于形式,藝術雕刻上無明顯進展,缺乏獅子應有的氣魄與神韻。河南洛陽白馬寺和陜西西安小雁塔的石獅是這一時期石獅藝術的代表。雖說這一時期的石獅藝術偏向于世俗化,也未能像隋唐一樣發展迅猛,但是也為后來石獅擺件走向民族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福建省九龍星園林古建有限公司在石獅子雕刻技藝上精益求精,結合石獅歷史發展與客戶的需求,不斷豐富石獅子的形態種類,讓盡可能多的石獅出現在大江南北,感受我國歷史的沿革,讓更多的人知道中國的歷史。
惠安石雕獅子在經歷了近千年的發展之后已經非常成熟,到了元明清時代,石獅子更多的融入到民間生活中,在應用上得到了很大的普及。但是從另一角度來講,它形式的多樣化以及現實性還是在順應著時代的發展而來的。
作為我國歷史上封建主義社會發展后期階段的元明清三代。其中元朝的皇室帝王不提倡象生儀衛,所以也就沒有了陵墓石獅這么一說。但是中國歷來對佛道等宗教信仰的重視,為石獅的應用也創造了有利的條件。而明朝石獅子,特別考究。在宮殿、府邸等一些建筑群中,石獅子被雕刻得莊重威嚴,體型巨大而且莊重。作為皇家的石獅,更加講究,從取材到雕刻,再到裝飾無不體現出皇家的威儀。這時候的民間石獅子則顯得多彩多樣,活潑生動,充滿了民間生活的元素。
- 上一篇:石雕大象吸財的圖片宅前擺入石雕大象造型
- 下一篇:海底世界海洋生物雕刻石雕圖片